前段时间,日照市技师学院生产制造类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今天,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新华社发 王鹏作
从《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到山东省每年选拔100名“齐鲁工匠”50名“齐鲁首席技师”纳入高层次人才库,以及日照市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倍增计划》,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搭建,可谓是“干货”满满。政策从上到下的全面铺展,为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人才集聚提供了坚固的制度保障。
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的迫切需求及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共同架起了经济发展的稳固生态链,但高技能人才仍面临结构性短缺,尤其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此外,“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完全扭转,部分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也有待提升。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实现进一步的突破与提升,必须强化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
新华社发 王鹏作
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日照市各技术类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其中水产养殖、轧钢技术、冶金设备维护、汽车制造等专业可以与日照市内的各大钢铁厂、高端装备产业及沿海水产类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各院校也应根据企业发展及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制定更多前沿课程,如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减少试错时间。
新华社发 程硕作
打破“唯学历论”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中,考不上本科就只能去技校,而去了技校就意味着与高收入、光鲜的就业环境无缘。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技能人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在本行业、本领域有所建树,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企业在招聘用工人员时,应摒弃传统的学历偏见,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与工作经验,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技能人才也应坚信,自己的价值并非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而在自身过硬的技能上,只要努力钻研、精益求精,工匠们也可以成为人人追捧的“明星”。
强化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据统计,全国共有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马小光,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潜心钻研20多年,完成300余项研制任务攻关;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的宋琛年,在一线设备检修岗位上工作20多年,研发出的新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公司创造了5000多万元的价值。当前,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技能人才秉持过硬的基本功、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不仅拓宽了职业发展途径,也显著提高了社会地位。在一方经济发展的舞台上,他们用实力和努力证明着自身的价值,收获了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新华社发 曹一作
技能人才是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更是经济发展的“隐形领跑者”,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诠释着劳动之美、创造之美。愿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加丰厚的发展土壤,让更多的明星工匠们得以破土而出,创造出更加璀璨的明天。(翔莺)(图片源自网络)